七夕節,又稱七巧節、巧夕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七夕節起始於上古,普及於西漢,鼎盛於宋代,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,爲傳統的七姐(原型爲織女)誕辰,因拜祭活動在農曆七月七日舉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經歷史發展,七夕被賦予了“牛郎織女”的美麗愛情傳說,使其成爲了象徵愛情的節日
大暑,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,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爲大小,月初爲小,月中爲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。”其氣候特徵是:“鬥指丙爲大暑,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
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,夏天的第五個節氣,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;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。暑,表示炎熱的意思,小暑爲小熱,還不十分熱。意指天氣開始炎熱,但還沒到最熱,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
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,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90°爲交節點,一般在公曆6月21-22日。夏至這天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,幾乎直射北迴歸線,所以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,夏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